密云区

古北口村

令公村

墙子路村

河西村

潮关村

吉家营村

密云区,隶属北京市,地处北京东北部,东、北与河北承德多地交界,西、南和怀柔、顺义、平谷相邻。总面积 2229.45 平方千米,截至 2023 年,常住人口 52.4 万人,下辖 2 个街道、17 个镇、1 个乡。这里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,留存诸多红色印记。作为第三批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实践创新基地、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等,荣誉众多。还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、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也是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、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,以及 2021—2023 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。自然条件独特,呈 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 格局,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水库,水面辽阔、水质优良,达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。

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下辖村,中国传统村落,地处燕山重峦叠嶂之中,地势险要,是华北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咽喉要地,有 “燕京门户、京师锁钥” 之称。公元 555 年,古北口成为万里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军事关隘,1378 年,在此建立了古北口村,设立了守御千户所。古北口村的民居以传统四合院为主,为适应地形,院落面积普遍较小,通过坡道、台阶相连接,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。建筑材料就地取材,以精美砖雕、石雕作装饰,形成独具特色的北方村落风情。白家大院最具代表性,进门为做工考究的照壁,正房面阔四间,有后院,东西厢房面阔三间,倒座面阔六间,入口设在西南角。院内外高差不大,入口处设坡道。淳朴粗犷、形式自由的砖石雕饰图案处处可见,象征吉祥幸福。

密云区太师屯镇下辖村,中国传统村落,恰如其名,仿佛是大山中的 “世外桃源”。村西有安达木河,村前有清澈的小溪,两股清流在村西南交汇,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弧形流线。整个村落呈东西向长方形分布,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。这里不仅有明初的城堡遗址,还保存有二柏搭枝庙这样的国家级文物古迹。相传,两棵高大挺拔的柏树,竟然奇迹般地搭在了一起,成为了密云区著名的文化标志。

密云区大城子镇下辖村,中国传统村落,是明代 “蓟镇墙子路路城” 的所在地,位于燕山山脉中万里长城的脚下。这里不仅有三堂庙、观音洞等庙宇遗迹,还有蔡家四合院这样的富户大宅,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遗迹。最为引人注目的,要数这里独一无二的 “V” 字形长城。只有在这里,观者才能领略到长城修筑者的非凡智慧,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当地险峻的地形,在近乎 90 度的山沟里修筑出整齐有序的长城垛口,形成了震撼人心的 “V” 字形态。

密云区古北口镇下辖村,中国传统村落,曾经叫 “柳林营”,公元前 127 年就已经存在作为驻军城的 “奚城”。680 年的时光流逝,这里由城变村,只是当年的 “柳树成林,绿意葱茏” 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。村内有吕祖庙、清真寺、提督府,参将衙门,守备衙门,校军场,点将台等众多历史古迹,以及段家大院、鲜家大院等富庶大宅,无不展现着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这里曾经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,1933 年爆发的 “长城抗战” 古北口战役,就在这里打响了北京地区抗日的第一枪,为中国抗战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如今,河西村被称为是 “中国百家姓第一村”,满、回、蒙古、裕固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相处,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。

密云区古北口镇下辖村,中国传统村落,历史悠久,早在北齐天宝年间就已经是连接关内外的通道了。明代,在这里建立了潮河关城堡,成为了蓟镇西协古北口路军事防区的一个重要防御单元。如今,这里仍然保留有大量历史遗迹,除了明代的城堡外,还有北齐长城、明砖长城、明石长城等,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 “长城之结”。在城堡内部,南侧几条清晰可辨的主要街道,昭示着当年繁华的景象。此外,这里还保存有一座独一无二的瘟神庙,据说是因为泛滥的潮河和频发的瘟疫,才将原来的真武庙改建而成。庙内的彩色壁画,栩栩如生,令人叹为观止。

密云区新城子镇下辖村,中国传统村落,位于新城子镇西部,地处安达木河南岸,坡头北尖西麓的一条东南 — 西北走向的山沟口处,属深山区。明代以前,吉家营村还叫吉家庄,是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屯兵营地。村里还保存有明代修建的关帝庙,以及村南北两口古井,诉说着久远的历史。古城周长一千米,城高七米,顶宽四米,为砖石结构;城西门外立有题着 “里仁为美” 的古牌坊,东门外有演武厅、点兵台、教练场等军事设施。